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:2019-10-28 08:00
唐德宗建中四年(783年),淮宁节度使李希烈拥兵反叛。叛军一路攻城拔寨,汴州等多地沦陷,警讯迭至,朝廷上下惶惶不安。一连串风卷残云般的胜利让李希烈的野心不断膨胀,他派其女婿率数千人进攻项城,然后在陈州会合。
唐时,地方各县按照政治地位和户口多寡划分为八个等第,项城处于“下县”。无高城深沟,亦无驻防军队,更没有长戟、劲弩等锐利武器。兵多将广实力雄厚的坚固大城都守不住,这样的弱小之城岂能守得住?对项城的这个致命短板,叛军比谁都清楚,所以当县令李侃对城下叛军进行瓦解喊话:“项城父老义不为贼,愿意尽力死守。即使你们攻下这个小城,也不算什么威风,不如赶快离开,以免耗费军饷而得不到丝毫好处”。叛军的回应竟是哈哈大笑。
其实,县令李侃完全是硬着头皮说这番话的,他也确实打算弃城而走。可是,他的夫人杨氏阻止了他:“君,县令,寇至当守;力不足,死焉,职也。君如逃,则谁守?”你是县令,叛军来了就应当抵抗,力量不够战死了,也是你职责内的事。你如果逃跑躲避,谁来守护县城?话虽不多,但字字可做金石声,灾难面前,不是逃避,而是先想国家,先想百姓,这是职责所在,使命所在,义务所在,这是大义,为了这个,可以不惜以鲜血和生命誓死捍卫之。
但李侃也有自己的考虑,他对夫人表示这里要兵没兵,要钱没钱,拿什么抵抗呢。夫人杨氏镇定自若地说:“如不守,县为贼所得矣!仓廪皆其积也,府库皆其财也,百姓皆其战士也,国家何有?夺贼之财而食其食,重赏以令死士,其必济!”如果选择放弃,县城马上就落入了叛军之手,这里的一切就都变了。不仅财物是叛军的,连老百姓都会变成叛军的兵士,哪里还会有国家呢?我们如果拿这些可能成为叛军的财物重赏勇士,众志成城抵抗叛军,就一定能够成功!区区数语,即让李侃稳住心神。
李侃把城内胥吏和百姓集合起来,夫人杨氏站在人群中间,冷静地为大家分析形势,鼓动大家同仇敌忾保卫家园,她说:“县令是你们的父母官,但任期满了,也必须离任,而你们却不同,你们的家人在这里,你们祖宗的坟墓在这里,城一破,你们的一切就全没了。现在县令愿意和你们一起抵抗叛军,人在城在,誓与项城共存亡,你们能够忍受沦为叛军的奴隶吗?”形势分析之透彻,利害剖析之清楚,简直令人叹为观止。
众人无不肃然起敬,热血沸腾,一致含泪表示,愿在县令带领下誓死抗敌,“众皆泣,许之”。夫人杨氏接着宣布激励政策:“凡是用瓦砾石块击中一个叛军的,赏一千钱;以兵刃弓箭杀死一个叛军的,奖一万钱。”当时就得到几百名勇士,大家发誓要在县令的指挥下死守城池,危若垒卵的小城顷刻间即万众一心。
城下围困密不透风,城头箭镞急如飞蝗,不断有守城百姓中箭,但没有一个人退缩,战况异常激烈。忽然,县令李侃中箭。疼痛难忍的他回到县衙来找夫人,想找她包扎一下,可是夫人见了受伤回来的他,劈头就是一顿斥责:“君不在,则人谁肯固矣?与其死于城上,不犹愈于家乎!”你作为全城的指挥官,遇险即退,擅离职守,那别人谁还肯死守城池?夫人坚定地认为,丈夫就是死在城上,也比在家里养伤好。于是,李侃忍住伤痛,又回到城墙御敌。
叛军的气焰此时嚣张到极点,李侃明白,只要稍有闪失,叛军就会像潮水一般迅即淹没这个小城。他真是急了,督阵大呼,声极烈。大家顿时受到强烈震撼,斗志旺盛,杀声震天,不顾一切地奋起反击。砖头瓦块雨点一般砸向攻城的叛军,一名守城勇士用一张平时射鸟的弱弓侥幸射中叛军统领,骄横的李希烈女婿当即坠马而死,刚才还不可一世的叛军立刻作鸟兽散,转瞬即逃个干干净净。
城池守住了。百姓的性命和生活保住了。县令李侃因功升任绛州太平县令。
这个奇迹,与其说是李侃之功,倒不如说是他的夫人杨氏之功,她的忠诚、坚贞、勇气、智慧、才干,她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,堪称一个慨慷大义的贤内助,即使将她与中国历史上那些大名鼎鼎的杰出女性相比,也毫不逊色。纸张寿于金石,唐代李翱特为她作《杨烈妇传》,《新唐书》等史籍也都记载了她的事迹,以便后人仍能有机会了解她、缅怀她。(马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