杜铭,字敬修,成都金堂人,明正统十年进士,官至刑部尚书,为金堂历史上官职最高的人物。他历仕五朝,廉勤如一,《万姓统谱》称其“完名硕徳,近世不多见”。他为人谦逊,雅尚俭朴,《明实录》称其“俭朴之习至老不渝”。
既能且勤善断大事
据一代名相、新都人杨廷和(杨升庵之父)撰写的“杜铭传”记述,杜铭的先祖是杜甫的儿子杜宗文,后返蜀,其中一支后裔定居金堂。杜铭承先祖文脉,于明正统十年考中进士。起初只任刑部主事的小官,但他既能且勤,很快便脱颖而出。据史料记载,杜铭初在刑部,善断大事,刑部“凡有疑狱不决者”,都找杜铭咨询,只要按着杜铭的指点办理,没有办不好的。杜铭还是个工作狂,时刑部人手少,他一人兼数司工作,晚上常有他司人员抱着三四枚印章候在他家里,等着他的公文定稿。
凭着过人的才干与勤奋,杜铭后来历任云南按察副使、贵州按察使、湖广布政使、刑部左侍郎提督山西三边军务,工部和刑部尚书等职,所至皆卓有政声。
惩贪除弊为民伸冤
杜铭第一次外任云南按察副使的时候,闹了个不大不小的“乌龙”。当时云南贪腐严重,他一到任就清除贪官污吏,革除不合理弊政,一时名声大噪。也许是人心所向,有人竟误传新任按察正使吕某病死于途中,朝廷于是顺应民意提升杜铭为代理正使。不久吕某到任,一时出现两位正使。朝廷乃改派杜铭前往贵州,这次杜铭真做了按察正使。
而在贵州,正有太多疑案久拖不决,以致很多人被长期关押,民怨沸腾。杜铭在很短的时间里便把全部积案公正判决,一百多人无罪释放,老百姓将他传为神人。杜铭后来官至刑部尚书,他坚持“一裁以法,不嫌于专”,教育下属“以人命至重,勿以喜怒用法度”,这些司法思想即使在今天看来,也仍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。
清正廉洁俭朴至老
杜铭一生历仕五朝,官至显位,但却能全身而退,活到七十八岁才在家乡金堂杜家巷(今赵镇沱源社区)去世,“世称完人”。这一切,都缘于他始终保持着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和简约俭朴的生活作风。
杜铭从贵州回朝担任刑部左侍郎的时候,有人告发贵州统军将领林晟父子谋反。使臣前往查处前,先去拜访杜铭,杜铭说:“我曾任职于贵州,熟悉那里的情况。如果说林晟贪腐,这有可能。如果说他谋反,我担保是不可能的。”后经查果无谋反之事,林晟父子得以免死。事后林晟知道了经过,暗地里派人送重金感谢杜铭。杜铭说:“我为国法耳,岂为汝家计哉。”严厉地拒绝了重谢,一分钱也没有要。
杜铭为人谦逊,“雅尚俭朴”,在家里常穿粗布衣服。他的夫人曾经劝他说:“你身为高官,穿这么简陋的衣服,恐怕太过穷酸了吧?”杜铭回答说:“我本来就是一介布衣。在朝堂是官,穿官服;在家里是民,穿布衣,这有什么不可以呢?”这种俭朴的习惯一直保持到他七十八岁去世,故《明实录》有杜铭“俭朴之习至老不渝”的记述。
杜铭为官四十余年,经反复申请才得以退休。退休前未置产业,退休时也只是“稍葺旧庐”。地方官员登门问候,他反而嫌施礼作揖太麻烦;而与乡野村夫饮酒于田间地头,他倒其乐无穷。如此优游林下十余年,直至去世。故《四川通志》有“功成身退,世称完人”的评价。而《万姓统谱》则称其“完名硕徳,近世不多见”。(编辑 程廷静)
转载自: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http://www.ljcd.gov.cn/show-48-67379-1.html